close

來自林煒聖的無名網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當樂團中每個人彈的time或拍子都不一樣,到底應該聽誰的?

當樂團中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小節,到底應該聽誰的?

相信很多練過樂團的朋友,都有上述類似的問題。以我曾看過的狀況而言,似乎在台灣,樂手或樂團有這個問題較為常見,一方面可能是技巧、經驗不足;二方面是台灣人似乎不習慣團隊合作,常常有人喜歡搶出頭(當然,可能多少跟從小在學校中受到的教育,似乎較少強調團隊分工的重要性有關)。

以前在學校時,曾聽過學校中教合奏的Hal Galper老師(曾錄製多張後期Cannonball Adderlley五重奏專輯的鋼琴手)說過一套對應的關係,覺得相當不錯, 就我還記得的部分,跟大家分享。



樂團聆聽的對應關係

首先,把音樂分成和聲和節奏,和聲上掌主控大權的是鋼琴或吉他(或兩者同時都有),節奏上掌主控大權的則是鼓手。無論是和聲或節奏上,都以當下正在solo的那個人(可以是任何人)為主角。當soloist彈奏出solo後,鋼琴手聽到他的用音,在腦中起了反應,感知到soloist現在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和弦,以及需要出現在什麼地方(和聲有很多可以放下去的時間點);鼓手亦然,聽到soloist的速度後,感知到其tempo,試著去support soloist的time。而bass手在節奏上跟著鼓手,和聲上跟著鋼琴或吉他,大致上是這個流程。

這是Hal Galper老師的說法,我個人認為,基本上有經驗的樂手,大概也都是用這個流程在處理音樂上各樂器的分工。

關於樂團中的聆聽,我自己的看法是:音樂是活的,上述情形當然也不可能永遠成立。以上的流程放在一群具一定水準的樂手身上,的確是可以運作,但是一旦樂團中有人的程度有問題,就會有不同的作法。例如:如果 soloist彈了半天,無法讓人聽出來他現在在吹什麼和弦,或是soloist的每一個小節的time都忽快忽慢不一致;這種情形,鋼琴和鼓手就變成需要在演奏上強勢一點,幫soloist來決定他要什麼。例如:和聲上面彈的多一點,或是鼓手打的清楚一點,清楚點出正拍或一個小節的第一拍在何處等等……,感覺上有點像是節奏組強行架著soloist來演奏完整首歌的感覺。



音樂進行無絕對對錯,樂團演奏以「合」奏最重要

然而,有時候是soloist夠好,但是鋼琴和鼓手不夠好,就會變成鋼琴永遠彈不出soloist需要聽到的和聲,鼓手的time也無法跟soloist合在一起,甚至鼓手忽快忽慢,整個團就會面臨time和和聲的崩解,合不起來,甚至每個人彈的小節位置也不盡相同,但是大家卻又聽不出來,那就糟了。

我認為,其實好的樂手一樣會有「迷路」的情形,只是說一方面因為耳朵靈敏,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,而且馬上回來;二方面是好的樂手非常清楚這套分工的流程順序,一旦發生迷路的情形,節奏上絕對聽鼓手的,和聲上絕對聽鋼琴的,不會自己彈自己的。其實音樂的進行,沒有絕對的對或錯,只有樂團是否合在一起的問題而已。所以即使是旁觀者仔細數小節,假設發現那個舞台上的樂團多彈了一個小節,只要樂團們都合在一起,錯在一起,這樣的音樂就是對的。

至於如何才能夠合在一起,去除技巧上的熟練,及樂器的控制因素外,我認為有一副敏感的耳朵,和樂團中團員清楚的分工(大家都知道何時該聽誰的),絕對是不二法門。



訓練好耳朵的方法

至於如何能夠有一副敏感的耳朵呢?我必須要先說明的是,這是屬於相對的問題,都是比較下的結果,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,我只能說在演奏時,心態上放輕鬆一點,的確有助於把耳朵打開,並且容易聽到樂團其他團員的聲音。另外,要有能力可以馬上聽得出來和弦進行、節奏轉變,甚至快慢與否,並且永遠可以跟樂團合在一起,這有賴於不斷的聆聽好的CD,並試著盡量去累積實際演奏的經驗。永遠找機會去跟任何人合奏,也試著去多跟程度比自己好的人合奏,擁有敏感的音樂聽力,需要累積許多的經驗,當然天份也很重要,天生有一對好(敏感)的耳朵的人,絕對可以事半功倍,以上是個人的一點看法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unarosier 的頭像
    lunarosier

    依恩麻一家的大小事 親子旅行

    lunaros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